姓名: 所在支部: 成绩:
一、单选题(30题,每题1分,共30分)
1.十九大的主题是:不忘初心,____,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A.继续前进 B.牢记使命 C.方得始终 D.砥砺前行
2.五年来,我们统筹推进“____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____”战略布局,“十二五”规划胜利完成,“十三五”规划顺利实施,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。
A.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B.四位一体 五个全面
C.五个全面 四位一体 D.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
3.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,____贫困人口稳定脱贫,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。
A.六千多万 B.七千多万 C.八千多万 D.九千多万
4.坚持反腐败无禁区、全覆盖、零容忍,坚定不移“打虎”、“拍蝇”、“猎狐”,____的目标初步实现,____的笼子越扎越牢,____的堤坝正在构筑,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。
A.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 B.不能腐 不敢腐 不想腐
C.不想腐 不敢腐 不能腐 D.不敢腐 不想腐 不能腐
5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需要和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。
A.美好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B.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
C.幸福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D.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
6.__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、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。
A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
C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
7.__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。
A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
C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.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
8.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,分____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
A.两步走 B.三步走 C.四步走 D.五步走
9.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,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,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__的发展理念。
A.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
B.创造、协调、生态、开放、共享
C.创新、统筹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
D.创造、统筹、生态、开放、共享
10.____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
A.道路自信 B.理论自信 C.制度自信 D.文化自信
11.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____。
A. 决战期 B. 决胜期 C. 关键期 D. 攻坚期
12.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,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。第一个阶段,从______到______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,再奋斗十五年,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A.二〇二〇年 二〇三五年 B.二〇二五年 二〇四〇年
C.二〇三〇年 二〇四五年 D.二〇三五年 本世纪中叶
C.二〇三〇年 二〇四五年 D.二〇三五年 本世纪中叶
13.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,再到全面建成____,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。
A.创新型国家 B.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
C.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 D.世界一流强国
14.我国经济已由______阶段转向______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。
A.高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B.高速发展 高水平发展
C.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D.高速发展 高质量发展
15.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__上,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,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。
A.实体经济 B.共享经济 C.虚拟经济 D.国民经济
16.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_____年。
A.二十 B.三十 C.四十 D.五十
17.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。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重点,实现产权有效激励、要素自由流动、价格反应灵活、竞争公平有序、企业优胜劣汰。
A.完善产权制度 要素市场化配置
B.要素市场化配置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
C.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
D.完善产权制度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
18.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,探索建设______。
A.自由贸易城 B.自由贸易区 C.自由贸易港 D.自由贸易市
19.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。______是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、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。
A.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.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
C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.基层群众自治制度
20.深化依法治国实践。成立中央全面______领导小组,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。
A.深化改革 B.依法治国 C.从严治党 D.司法改革
21.全党必须牢记,______的问题,是检验一个政党、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。
A.为什么人 B.执政宗旨 C.建党宗旨 D.权力来源
22.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,______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。
A.加快经济发展 B.维护国家统一
C.促进国际合作 D.维护国家安全
23.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,建立健全____的经济体系。
A.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B.绿色节约循环发展
C.绿色低碳节约发展 D.节约低碳循环发展
24.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,推动形成______现代化建设新格局,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!
A.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.人与环境和谐发展
C.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.人与环境和谐共生
25.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,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____标准,向能打仗、打胜仗聚焦。
A.战斗力 B.斗争力 C.战争力 D.硬实力
26.______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。
A.“九二共识” B.反对“台独” C.一个中国原则 D.和平统一
27.深刻认识党面临的________的尖锐性和严峻性,坚持问题导向,保持战略定力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
A.精神懈怠危险、能力不足危险、脱离群众危险、消极腐败危险
B.精神懈怠危险、封闭僵化危险、脱离群众危险、消极腐败危险
C.精神懈怠危险、能力不足危险、官僚主义危险、消极腐败危险
D.精神懈怠危险、能力不足危险、脱离群众危险、腐化堕落危险
28.要尊崇党章,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,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____。
A.政治性、时代性、原则性、战斗性
B.思想性、政治性、时代性、原则性
C.政治性、思想性、时代性、原则性
D.政治性、思想性、时代性、战斗性
29.要以提升____为重点,突出政治功能,把企业、农村、机关、学校、科研院所、街道社区、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、贯彻党的决定、领导基层治理、团结动员群众、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。
A.凝聚力 B.领导力 C.组织力 D.战斗力
30.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,根本靠强化____和____。
A.党的自我监督 舆论监督 B.党的自我监督 群众监督
C.党的自我监督 司法监督 D.党的自我监督 民主监督
二、多选题(20题,每题2分,共40分)
1.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____、____、____,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。
A.同呼吸 B.共命运 C.手牵手 D.心连心
2.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深入推进,____、____、____建设相互促进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,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。
A.法治生活 B.法治国家 C.法治政府 D.法治社会
3.出台中央八项规定,严厉整治____、____、____和____,坚决反对特权。
A.形式主义 B.官僚主义 C.享乐主义 D.奢靡之风 E.个人主义
4.五年来,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,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、反腐惩恶,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,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,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,党的_______显著增强。
A.创造力 B.创新力 C.凝聚力 D.战斗力
5.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,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,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,保持政治定力,坚持实干兴邦,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
A.道路自信 B.理论自信 C.制度自信 D.文化自信 E.思想自信
6.党政军民学,东西南北中,党是领导一切的。必须增强____,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,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A.政治意识 B.大局意识 C.核心意识 D.看齐意识 E.纪律意识
7.建设一支____、____、____的人民军队,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。
A.听党指挥 B.骁勇善战 C.能打胜仗 D.作风优良
8.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。坚持______,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。
A.长期共存 B.互相监督 C.肝胆相照 D.荣辱与共
9.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,鼓励勤劳守法致富,就要____。
A.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.增加低收入者收入
C.调节过高收入 D.取缔非法收入
10.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加快建立______的住房制度,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。
A.多主体供给 B.多渠道保障 C.租购并举 D.多部门监管
11.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,完善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,提高社会治理________水平。
A.社会化 B.法治化 C.智能化 D.专业化
12.必须坚持____、____、____为主的方针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
A.事先预防 B.节约优先 C.保护优先 D.自然恢复
13.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,发展绿色金融,壮大____、____、____。
A.节能环保产业 B.清洁生产产业
C.绿色科技产业 D.清洁能源产业
14.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,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、_____、_____、_____、_____等行动。
A.绿色家庭 B.绿色学校 C.绿色社区 D.绿色城市 E.绿色出行
15.完成_____、_____、_____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。
A.生态保护红线 B.永久基本农田
C.城镇开发边界 D.国土绿化面积
16.中国将高举___、___、___、___的旗帜,恪守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。
A.和平 B.发展 C.合作 D.共赢 E.互惠
17.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,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。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深入发展。
A.世界多极化 B.经济全球化 C.社会信息化
D.文化多样化 E.治理民主化
18.积极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,努力实现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,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,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。
A.政策沟通 B.设施联通 C.贸易畅通 D.人员互通
E.资金融通 F.民心相通
19.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____的长期性和复杂性。
A.执政考验 B.改革开放考验
C.市场经济考验 D.生态保护考验 E.外部环境考验
20.以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、____,把党内和党外、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。
A.识才的慧眼 B.敬才的风度 C.爱才的诚意
D.用才的胆识 E.容才的雅量 F.聚才的良方
三、问答题(10题,每题3分,共30分)
1. 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?
2.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?
3.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?
4.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?
5.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?
6. 十九大报告中,如何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?
7.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?
8. 全党同志的根本政治担当是什么?
9.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?
10. 我们党的“三大历史任务”是什么?